读完法国女权主义作家贝诺尔特·克鲁尔的《心航》,第一感觉是这不像一本小说,而像一个女知识分子的坦白:坦白自己灵与肉的分离,坦白自己对生命、爱情、性爱的感悟。
故事的情节现实而庸俗:乔治是出身书香门第的巴黎小姐,而高文是粗犷的布列塔尼渔民,他们在乔治跟随父母去海边度假时相识,那时,他们是童年的玩伴。几年以后,在情窦初开的18岁 ,他们相互走进了彼此的心灵。但身份的悬殊、品味志趣的差异使他们不能也不想结合。可是身体里的魔鬼的力量是如此强大,终于,在两年后高文妹妹的婚礼上,他们在同一个欲望的驱动下,躲开高文的未婚妻,来到了一个海上的破船坞里。在那里,他们满足了自己激情的渴望,快感就像海里的潮水一样淹没了他们。从此,他们再也难以割舍这份情感。在此后的三十年中,他们远隔万里,彼此经历了各自的生活。高文结婚、生子,远在非洲捕鱼。乔治成为大学历史老师,结婚而再离。高文在他的海船上是一位沉默、干练、经验丰富的水手、大副和船长,他的眼里只有海洋中的鱼群、世界各地的海港和需要挑起的家庭重担。乔治的生活中少不了的是新闻、政治、前卫艺术和各种的研究。他们通信,却说着彼此的话。但有一样是共同的,他们彼此思念着,他们的身体相互渴望着。虽然相隔万里,他们却每隔几年就不辞辛劳地飞赴约会。他们在巴黎、在印度洋的塞舌尔群岛、在牙买加、在佛罗里达、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尽情释放着他们的激情。乔治并不想问这是爱情还是纯粹的肉欲,她虽然不喜欢高文对历史、文化的无知,也不喜欢他挑的礼物的低俗,但她渴念与他缠绵在一起的感觉,这感觉令她感受到生命的鲜活,忘却衰老的到来,甚至偶尔地鄙视巴黎那些知识分子在做爱时的温和和单薄。也许,乔治的感受才是对的,才是真实的,克鲁尔以她女性的敏感,刺破了概念的虚伪:也许根本就不存在灵与肉的分离,并没有什么爱情、肉欲的隔膜,有的只是我们的感觉。我们伸向生命、伸向生活的感觉触角是多方面的,我们既喜欢这又喜欢那,既讨厌这又讨厌那,他们相互缠绕、相互矛盾着,令我们不知所措,不知该怎样向前走。
我对贝诺尔特·克鲁尔并不熟悉,看了关于她的介绍,了解到她是法国的女权主义者,1920年出生于巴黎,一生“做记者、办杂志、写散文、著评论、担当费米那文学奖评委”。她的小说并不多,这本出版于1988年的《心航》是她的第二本畅销小说,后来被英国导演改编为电影,取名《Salt on our skin》,(《我们皮肤上的海盐味》,又译《激情海岸》)。除此之外,她于86岁高龄写出了个人第三部小说《星陨》,该书在法国持续热销,好评如潮,此次一并由新星出版社翻译推出。
贝诺尔特·克鲁尔的文笔非常细腻和优美,同时她在性爱描写上的大胆和放肆也令人非常震惊。震惊之余,又很佩服。克鲁尔的描写绝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夸张,也丝毫不带循循善诱的挑逗,她的描写真实、放肆而又恰到好处。她既没有美化做爱这件事,也没有令你感到它的邪恶。她没有刻意地回避什么,也没有将它孤立起来,她写的始终是两个人,两个活生生的人,两个吃柴米油盐长大的人。在这一点上,法国18世纪色情小说作家萨德的作品显得变态而不自然,而在描写的放肆和细腻上,《心航》比60年前出版的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》有过之而无不及。( B.Q.)
作者简介:
贝诺尔特·克鲁尔(Beno?te Groult),生于1920年,早期最重要的作品《四手合办报纸》是与妹妹弗洛拉?克鲁尔(德诺艾尔)合作完成。随后在格拉谢出版社出版了《她的本性》(1975),《时常》(1983),《逃亡的故事》(合作作品,1997),《心航》(1988)等多部畅销小说。其中《心航》一经出版即被改编成电影Salt on our skin。十多年后,86岁高龄的克鲁尔推出的小说《星陨》更是持续热销,好评如潮。
内容简介:
一个老牌女权作家的小说,艺术、放肆又淋漓尽致!
在小说里,克鲁尔敢于直言不讳地称呼一切,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势。然而,请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部“低俗”的小说。其实这里讲述的,只有一个绝美的爱情故事。
是谁,创造了男女之间那一份永不消退的激情?是谁,任凭时光匆匆流逝,也从未放弃捍卫自己的美丽爱情不受凡尘琐事的侵蚀?这个秘密,正是属于这对注定不应携手的男女。他,布列塔尼渔夫;而她,巴黎知识分子。他们几乎毫无相似之处,在一个充斥着繁文缛节与清规戒律的世界上,他们本该形同陌路。
从眉目传情到忘情相拥,从短暂的相见到海角天边的约会,命运将赐予他们一份似乎不可能实现却又不可抗拒的恋情。短则几日、长则数周的重逢,散落在他们的人生长河之上,这些零星片段,因为稀少而弥足珍贵,因为短暂而愈加炽烈,构成了这个开始于青春肌肤的躁动却最终直抵内心深处的故事。在温存与肉欲的纠缠中,贝诺尔特?克鲁尔希望借此塑造一段辉煌的爱情和一位自由的女性。她用放肆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字,写活了这部记录着一份不离不弃的真挚情欲的精彩小说。